您好,欢迎访问三一刀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书版)
1、1/44初中物理精要汇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3.活动:降落伞比赛一、有关物理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二、有关物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3)按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4)按导热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5)物质的硬度:即物质的坚硬程度(硬度大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三、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测量长度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千分尺)等。2)测量时间:秒表。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还有像: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3)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四、物体的尺度及测量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2)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2/44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可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5)特殊的测量方法:即遇到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而改用间。
3、接的方法来测量,如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或者头发的直径等。常用方法如下:①累积法;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6)体积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1L=1000mL、1L=1dm3)7)量筒、量杯的使用:放于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8)控制变量法:即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认识运动2.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速度4.能量一、宏观世界的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2)机械运动的判别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的运动;位置是否发生变化。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二、微观世界的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物质的三态: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几乎集中的原。
4、子的全部质量,电子质量几乎为零。(1909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三、运动的描述:1)宇宙由物质组成,且处于运动和变化发展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5)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6)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四、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匀速直线运动。3)速度: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4)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
5、慢的物理量。5)速度公式:v=s/t,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6)速度的单位:国际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m/s=3.6km/h,1km/h=1/3.6m/s,可见1m/s大于1km/h。3/44五、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平均速度1)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不一的运动。描述其运动快慢用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4)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差别:平均速度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则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快慢。5)平均速度的测量:测得总路程和总时间两个物理量,带入速度公式即可。六、各种形式的能量1)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2)自然界存在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如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等),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形式的能量。3)光能: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4)机械能: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即动能与。
6、势能的总和)。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5)内能:物体内一切微粒(如分子做热运动)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总和。6)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泛指与电相联系的所有能量。7)化学能: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像石油和煤的燃烧,炸药爆炸以及人吃的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时所放出的能量。8)核能: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者聚变时所释放出的能量。七、能的转化和转移:1)能的转化: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2)能的转移:在热传递中,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3)判断:看前后能的形式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发生变化则为能量的转化;若形式没有变,则是能量的转移。第三章声1.什么是声音2.乐音的三个特征3.奇异的声现象4.噪声5.声与现代技术一、声音的产生1)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2)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靠声带振动,弦乐是靠弦的振动。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书版)
链接地址:https://www.111doc.com/doc-1519803 .html